凯发k8官网入口首页_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专业承接工业燃烧系统项目和余热回收项目
服务电话:021-38683568

节能改造 新闻资讯

深度解析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战略意义以及面临哪些挑战

发布时间:2024-04-22| 来源:凯发k8官网入口首页


  的目标,即到2010年在2005年基础上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20%,主要污染物下降10%。这一目标的提出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从发展规模还是从发展速度来看,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一天比一天突出。2007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6.5亿吨标煤,比2003年增长了51%。只有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开创新的发展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有机会实现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我国的能源强度显而易见地下降。其次,通过我国能在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作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慢慢的变成了当前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问题。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接近世界第一排放大国美国,近年来更是呈快速地增长的趋势。同时,尽管我国人均排放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已接近世界中等水准。节能减排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双赢的有效途径,不仅是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个国家的能源强度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产业体系、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严峻挑战。首先,随着我们国家能源行业投资规模扩大,能源建设高速扩张,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能源安全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近来国际石油价格一再创出新高,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供需矛盾相当突出。2007年我国全年进口石油已达1.97亿吨,未来新增消费需求几乎全部依赖国际市场。其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根本改变。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甚至2002年以来还出现了小幅上扬。大量开采和消耗煤炭,不仅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非常大压力,而且造成我国能源系统利用效率低,对环境构成巨大压力。再次,我国产业体系中工业耗能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0%,大大高于世界各国三分之一左右的中等水准。钢铁、化工、建材、炼油和炼焦、发电和供热5大高耗能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大户。最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加工厂”的地位,相比从发达国家的进口产品,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单位贸易额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均较高。随着贸易顺差的迅速增加,我国外贸进出口造成的“生态逆差”也逐步扩大:大量出口产品在国外消费,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等环境影响却留在国内,这对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为了实现“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目标,国家不仅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健全节能减排的有关政策体系,而且投资十大节能工程,总计500余个节能项目。2008年4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节能法》明确将节约世界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这一重要制度创新有利于扭转少数地区、部门存在的正面追求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新政策体系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行政手段之外,慢慢的变多地引入和应用市场机制和税收、补贴等经济激发鼓励措施,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节能减排。例如,针对高耗能产品出口对国内能源需求和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自2003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宏观调控政策,给出了明确的市场信号。又如,建筑节能是中国节能减排的一个重点领域。根据新制定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建筑节能基金,用于促进建筑节能工作。对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等项目还将给予优惠贷款和税收优惠。一些地方还在既有建筑节约能源改造中引入能源服务企业(ESCO),摸索以市场进行融资和管理运行的新模式。除此之外,加强宣传教育和信息传播,以提高公众意识,扩大公众参与,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能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作为消费者,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从身边小事做起,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消费者群体的行动将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通过传导机制有效地影响上游生产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最终形成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总之,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只有政府、企业、公众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积极地应对严峻的挑战,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